345亿顶级富豪“沦落”路边吃盒饭?真相远不止如此!

财富故事
2024-11-26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里,豪车、保镖、西装革履是富豪出入的标配。

 

但事实上,现实中很多富豪行事都十分低调,刘益谦就是其中一位。

 

吃盒饭的百亿大佬

 

不久前,一张刘益谦吃盒饭的照片引来网友热议。

 

照片中,刘益谦端着一碗盒饭旁若无人地站在路边享用。

 

● 刘益谦在路边吃盒饭

 

很难让人相信这样一个朴素的人竟是手握15家上市公司,身家百亿的隐形富豪,更是开启中国艺术品拍卖“亿元时代”的收藏大佬。

 

与很多富豪一样,刘益谦的艺术品投资之路开始于“暴富”之后。1992年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拍卖会上,刚刚成为百万富豪的刘益谦拍下了郭沫若和李可染的两件作品,一幅书法和一幅画,总共花了18万。

 

只拍这两幅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只认识这两幅。

 

但就是从这里,刘益谦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开始了艺术品“掐尖”之路,人送外号“任性哥”。

 

“我认为价值比价格重要,如果你发现了它的价值,就不要在乎它的价格。”在刘益谦的眼中好东西就便宜不了。

 

因此但凡刘益谦现身拍卖会,他一定是奔着全场最贵的拍品去。

 

最早在1994年,刘益谦就以286万的价格拍下了画家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后来这幅画在2011年再次上拍,最终以8165万元的价格成交。

 

● 陈逸飞《山地风》

 

2009年,刘益谦又先后以6171万元和9520万元分别拍下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和齐白石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

 

之后,刘益谦更是将“掐尖”宗旨贯彻到底,屡屡成为上亿拍品的最终买家。

 

就在2010年的11月,刘益谦在中国嘉德以3.08亿元的成交价拿下王羲之的《平安帖》,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首个亿元纪录,引起圈内极大轰动,而谁也没料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4年,香港苏富比举办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拍卖会上,一只玫茵堂珍藏的明朝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热烈讨论。

 

“成杯茶贵于酒,彩贵于青。其最者,斗鸡可口,谓之鸡缸。”即便是神宗在位之时,御前一双鸡缸杯便值十万钱。

 

● 刘益谦拍下玫茵堂鸡缸杯

 

而彼时,全世界可查的基本保存完整的鸡缸杯加起来也就17只,市场流通的仅有四只。

 

最终这只鸡缸杯被刘益谦以惊人的2.8亿港元当场拿下,使之成为了史上最昂贵的瓷器之一。

 

传闻当天他刷爆了24张信用卡。

 

就在众人以为这位“任性哥”再得一宝时,却不想刘益谦转头在茶桌坐下,用这只历经岁月积淀,布满包浆的鸡缸杯斟了一盏茶,然后一饮而尽。

 

● 刘益谦用2.8亿港元拍得的鸡缸杯喝茶

 

这个瞬间被媒体拍了下来放到网上,引起热烈讨论,很多人就指责其“土豪行为”不懂艺术。

 

然而,刘益谦的想法却是惊人地朴实无华。

 

“我花了3亿港币买了一个杯子,杯子旁边有茶,我有好奇心,我有冲动,我为什么不能喝这口茶呢?”

 

刘益谦并不把网上的言论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进行“有钱任性”地买买买。如2015年他以2.8亿拍下了流落在外近200年的明朝永乐御制红閰摩敌刺绣唐卡。同年又以10.84亿元买下莫迪利安尼的油画《侧卧的裸女》……

 

● 2015年11月9日晚,刘益谦在纽约佳士得拍下《侧卧的裸女》

 

据说这一次更夸张,他连刷了31次美国运通黑卡,积攒的点数加起来可供全家人终身免费坐头等舱。然就是这幅画最后转手的时候亏掉了9600万。

 

时至今日,买艺术品到底花了多少钱,刘益谦早已数不清楚。但据公开数据统计,20年间刘益谦艺术品投资花销已经超过百亿。其实只要关注今年的艺术品拍卖动向就会发现,到了刘益谦手上的藏品少有流出。

 

对于刘益谦来说,也许最初投资艺术品是为了赚钱,但随着时间推移,收藏早已成为他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人的本性是对美好的东西、财富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我认为积累了财富之后如何驾驭和使用才是最关键的。”

 

因着对收藏的热爱,刘益谦结识了妻子王薇。两个收藏狂魔就这样成了拍卖会“搭子”,用王薇的话说就是,两个人,一个狂买“布”,一个人狂买“纸”

 

● 刘益谦(左)和妻子合照

 

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两个人决定建立一家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广阔的占地面积,独特的“伞拱”结构……刘益谦夫妇在龙美术馆倾注了太多心血。

 

两人将收来的珍品,诸如《桃源图》、鸡缸杯、《侧卧的裸女》等珍而重之地展于馆内,供广大艺术爱好者观赏。

 

尽管每年龙美术馆的账面都在显示持续亏损,但刘益谦觉得这并不重要。“我现在办美术馆的目的并非为了盈利,而是希望将有价值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于刘益谦而言,早已完成财富积累的他,情怀与美远比金钱本身更有价值。

 

那么这位百亿富豪是靠什么“一步登天”的呢?

 

天降横财

 

和如今流行的二代继承家业的剧本不同,刘益谦人生的每一步都颇具传奇色彩。

 

1963年,刘益谦出生在上海“下只角”贫民区。从小性格顽劣的他,初二就主动辍学,留给昔日同窗们一句“你们读书吧,我赚钱去了”的潇洒赠言后,便头也不回奔赴了商海。

 

●上海“下只角”贫民区

 

一开始,他跟着舅舅做皮包生意,加工一只手提包能赚一块钱,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了更赚钱的门道。他把手工活外包出去,自己做中间商赚差价,月收入一下子就从60块涨到了3000块。

 

他成了国内首批万元户。

 

之后他还尝试着开杂货店,跑出租,城隍庙、苏州河、豫园、陆家嘴,都留下过刘益谦的身影。用刘益谦自己的话说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就卖什么,什么来钱快他就做什么。但真正让他实现一夜暴富的还是资本市场。

 

1990年,上交所成立,豫园商城对外发行原始股。当时,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行业规范尚不完善,大众对于股票的认知还十分有限,而刘益谦听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掏了1万元认购了100只“豫园商城(600655.SH)”的原始股。

 

●刘益谦买入的100股“豫园商城”股票让他赚了100万

 

之后短短一年时间,豫园商城股价就冲破万元大关,刘益谦成功套现100万离场,而在当时人均月工资也才将将195元。

 

这笔“天降横财”让刘益谦意识到资本市场的钱是真好赚,“投机”这条路也就走得愈发坚定。

 

1992年,由于股票的供不应求,人民银行决定发行“股票认购证”,成本价30元/张,而中签率却只有10%。就在众人觉得中签率太低不敢入手的时候,此时已经腰缠百万的刘益谦狂砸20万,以200元/张的高价一口气收购了1000张认购证。

 

而这一次,他又“赌”对了。

 

中签后的认购证价值一路飙升,最高时黑市每张能卖到8000元。股票上市后,认购证的收益更是达到1万到3万不等,上市当天刘益谦就收回了资金高达300万。之后刘益谦积极参与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金融产品交易。


1995年327国债事件突发,刘益谦硬是凭借着自己精明的头脑从中躲过一劫。

 

到2000年时,刘益谦已经成为圈内出名的投资大佬。与他同时代的很多投资人都已经湮没在金融圈的波谲云诡中,只有他挺了下来。

 

而真正让中国万千股民皆知其名的是2015年A股股灾,刘益谦的一手“为国接盘”。

 

即便过了五年,回想起那年夏天股市的惨况很多股民依旧历历在目。

 

2015年的7月,A股陡然出现大幅度下滑,眼看就要跌破关键的4000点大关。这个当口下,国家队以强势姿态入场护盘,股指得以在4000点上方站稳。

 

但股市的后续走势愈发不受控制,市场行情分化加剧,个股下跌严重。很多投资者难以承受心理压力在一轮又一轮的大幅调整后选择清仓离场,市场情绪急剧肃杀。

 

就在这个时候,刘益谦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重返阔别了十几年的二级市场,投入10亿资金进场护盘——即使他曾断言“除非二级市场有大的机遇,否则我不会出手”。

 

 

彼时,刘益谦公开表示,自己的财富来源于这个市场,而现在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自己有责任为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尽一份力,“我不在乎自己会亏多少”。

 

尽管有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4000点不是当年那轮熊市的最低点,这笔钱也并没能如愿让A股起死回生,还凭白多出很多诸如“沽名钓誉”“作秀”之类的质疑。刘益谦从不曾对此有过任何解释,因为强者从来无需自证,只需“正己”而已。

 

黄浦江“法人股王”


尝到了股票一级市场的甜头,刘益谦早已不满足于个人投资者的身份。要知道,注册制改革之前,那些赚钱的法人股和国有股可是禁止个人投资者涉足的。


于是,2000年初,刘益谦正式成立“上海新理益投资”(后更名为“新理益集团”),拉开其“新理益”资本系族的大幕。


以“新理益”为资本运作的载体,刘益谦开启了证券市场的“扫货日常”,疯狂收割法人股,四处参与定增,最高时获利几十倍了结,成为沪市金融圈人尽皆知的“法人股王”。


最早是2000年10月,新理益投资通过竞拍的方式拿下了琼能源(现“绿景退”)的约950万股法人股。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刘益谦广泛布局实业,陆续将包括北大车行、威达医院、安琪酵母等公司股权收入囊中。


2004年,新理益投资收购百科药业(现“天茂集团”)20%的股份,刘益谦摇身成为第一大股东,取得其投资生涯的“第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成就。


 

2005年,我国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法人股流动性转好,刘益谦的身家也随之水涨船高。第二年,刘益谦就以12亿元的身家成功挤进胡润百富榜。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到2015年的六年间,刘益谦参与了包括东方电气、保利地产、京东方A、五矿稀土、天齐锂业等20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涉及资金总额高达160亿元。


而近几年新理益的大动作中最“出圈”的当属疫情期间,刘益谦成功收购了国内第二大布洛芬制药厂家亨迪药业。彼时“送礼就送布洛芬”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布洛芬概念股的爆火,刘益谦的身家再次起飞,短短45天,就狂赚60亿元。


回顾刘益谦传奇的30年金融岁月,实业与金融共同构成了“新理益”开疆扩土的两驾马车,其金融版图更是覆盖保险、证券、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天茂集团以其核心资产国华人寿为核心资产承担其中关键的一环。

 

 

2016年7月,也就是收购完成后的第二年,刘益谦将天茂集团的业务范围从原来的化学原料制造变更成了“保险”,并接连拿下“财险”“寿险”双牌照。之后“财寿”双全的刘益谦又将目光转向证券领域,并斥巨资100亿拿下青岛海尔投资手中持有的14.72%的股份,成为长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实现其金融版图进一步扩张。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刘益谦家族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出现在15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合计持仓市值达166.76亿元。而尽管相比去年刘益谦个人资产略有缩水,但根据最新数据,他仍以345亿身家,留在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第678位。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刘益谦在资本市场的活动十分低调,他似乎将是目光转向了房地产。


 

今年6月,上海普陀区宸嘉100·嘉佰道项目,开盘后迅速售罄,总销售额高达61.78亿元。据悉,该项目操盘公司宸嘉发展背后的“金主”正是刘益谦。


根据天眼查数据,宸嘉发展2020年成立,2022年上半年就以180.9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冲进了行业前20,手握的土地储备货值更是超过千亿。


在房地产行业面临挑战的当下,宸嘉发展的大跨步无疑代表了刘益谦“抄底”房地产的信心。


与此同时,刘益谦倾注心血最多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团也在近期发布回购股份的消息,或许伴随保险新“国十条”的落地天茂集团将迎来新的转机。


结语

 

从少年辍学下海,到沉浮江湖数十载,刘益谦的人生仿佛小说爽文。


资本市场上,他得心应手,“批发股票认购证”“法人股转让”“定向增发”“收购布洛芬”……每一个命运的节点,他都能抓住机遇精准下注,靠着实业、金融两手抓,缔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每一次看似侥幸得来的财富,都经得住市场的审判。


而就是这样一个“股市大鳄”,却愿意一次次为艺术散财,亏本运营美术馆。性情之潇洒不似商人更像江湖浪子。


 

或许就像他自述的那样,“我有天马行空的一面,也有八面玲珑的一面。到目前为止,我很难判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