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辞职后10万元创业,一战赚了13亿!
最近任老爷子的“寒气论”火了。
“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任正非再提大环境寒冬,整篇文章寒气逼人,即便在3、40度的酷暑之下读罢仍旧心底拔凉。
这是华为成立35年来任正非第六次预警。
或许这一系列的讲话都在做铺垫:华为可能要向社会输送人才了。
当然,作为业界“航空母舰”、“黄埔军校”的华为,把优质人才“送”到市场上,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
13年前,就有两名从华为辞职的员工,10万块创业如今做成了上市公司。
睿联技术IPO
说起睿联技术,这是个外界鲜有人知的公司。
但论及创始人的创业经历,却堪称传奇。
2009年,刘小宇、王爱军、刘星约定共同创业,三人凑齐10万元成立了睿联有限,刘小宇和王爱军分别出资3.5万元,刘星出资3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35%、35%、30%)。
三个月后,刘星基于个人事业规划考虑,决定退出创业, 将其股权转至刘小宇和王爱军。初创时期,公司业务开展面临资金周转需求,便又找来另一个好朋友谢冉辉投资8万元,正式开启艰难的创业之路。
有意思的是,睿联技术创始人刘小宇、王爱军都给华为海思打过工。
刘小宇第一份工作是在诺基亚担任软件工程师,随后在ut斯达康、德州半导体,2006年入职华为海思半导体担任产品经理,成为王爱军的同事,彼时王爱军是华为海思半导体的开发部经理。
而王爱军曾在2000年8月至2001年5月单位TCL通信技术工程师,2001年10月至2003年9月任安信阳光项目经理,2004年2月至2009年2月任华为海思半导体开发部经理。
自2009年成立以来,睿联技术经历了多次增资、股权转让、股份制改革,注册资本从最开始的10万元增至9000万元。
近期,深圳市睿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睿联技术”)IPO获得深交所受理,欲冲刺创业板,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据睿联技术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睿联技术此次计划募资11.23亿元,其中,5.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项目,3.83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与信息化升级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两名华为前员工,辞职下海后10万元创业,历经13年,干出一个IPO,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颇为励志。
一个摄像头,卖出13亿!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家睿联技术到底是干啥的呢?
卖摄像头的。
成立于2009年的睿联技术,主打家用摄像头。
别看不起这桩“小生意”。摄像头虽小,但睿联技术的生意却很大。
睿联技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营收分别为5.25亿元、9.60亿元和1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44%。
净利润分别为4072.92万元、1.86亿元和2.4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766.33万元、1.95亿元和2.42亿元。
公司的营收每年递增,增长还是非常快的。同样,利润同比增速也相当亮眼,2021年净利润相比2019年增长超过5倍。
可以说,公司近乎每一年都在“再造一个睿联技术”。
未来市场几何?
睿联技术IPO的背后,是两个打工人下海创业的故事。
在国内家用摄像头行业,不乏实力雄厚的大厂,但是两个势单力薄的打工人,仅靠10万块钱杀进这个赛道,还将这个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居家生活赋予了浓浓的“科技味”。
眼下,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和依赖度逐渐提高,这个赛道也被炒得火热,各路资本争相涌入不同细分领域。
睿联技术未来的前景不可谓不大。
要知道,在网络及通信设施的完善以及智慧家庭理念的渗透下,消费者对远程视频监控及看护需求日益增加。
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独栋住宅为主,家用视频监控设备更是成为了刚性需求。
长久以来,高犯罪率一直是欧美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这些国家许多地区人口密度低,居住环境以独门独栋为主,多数家庭还有前后庭院,开放区域较大,家庭安全防护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当地人口还存在老龄化等问题,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远程视频监控及看护需求日益增加。
而睿联技术又一直深耕海外市场,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境外,在欧美市场需求持续扩张的驱使下,公司业绩理论上也会驶入高景气度赛道。
从公司的名称我们不难看出,其强调自身的“技术”、“科技”属性,不然怎么叫睿联技术呢?
如今所有企业都在一股脑儿提高科技属性,尤其是实体经济,要将科技应用转变为科技制造的大背景下,睿联技术能在大时代竞争浪潮中鹤立鸡群吗?
我们只有等待市场来检验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