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11岁男孩,美国首位游戏专栏作家
来源丨触乐(ID:chuappgame)
作者丨Alexis Ong
“许多年前,当他们还在看电视剧时,我就开始为电子游戏写文章了。”
1980年圣诞节,9岁的劳森·斯托瓦尔(Rawson Stovall)很想得到一台雅达利2600游戏机,但圣诞老人并没有满足他——他被父亲拒绝了。
“我没有得到那台雅达利2600,可幸好邻居家有一台。”斯托瓦尔回忆说。从那以后,他不再指望天上掉馅饼,而是决心想方设法,自己攒钱买一台游戏主机。
斯托瓦尔去自家后院的3棵树上摘山核桃,去壳,切成两半,然后打包出售,靠这个赚了大概220美元,足够他买一台梦寐以求的游戏机了。“家里人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但父亲觉得玩游戏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没过多久,斯托瓦尔成了在美国多家报刊上发表专栏文章的第一位游戏记者。
主动出击
1982年,在买下雅达利2600大约一年后,斯托瓦尔意识到买游戏也很昂贵——每盒卡带定价30到40美元。“在那个年代,卡带上通常不会有游戏实际图片。”他说,“你只能从包装盒上看到游戏的主视觉艺术图、游戏名称,也许还有游戏公司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一款游戏到底是什么样子、好不好玩,只有打开包装实际玩到以后才能知晓。考虑到当时很少有媒体会对游戏产品进行报道,斯托瓦尔觉得对新一代玩家来说,游戏评测或评论可能会成为一种必需品。
“那时候我很喜欢看电视台的那些产品评论节目,反正看看也不花钱,至于你是否喜欢,看过之后自己可以判断,但当时的游戏没有这样的机会去被展示或评判。”
在斯托瓦尔的家乡、德克萨斯州中北部的城市阿比林,当地媒体《阿比林记者新闻》是第一份为他开设专栏的报纸,专栏取名为“游戏男孩”(The Vid Kid)。此前,斯托瓦尔参与学校的捐款活动,经常给那些潜在捐款人打电话或挨家挨户拜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有一天,他带着事先写好的6篇游戏文章,去跟时任《阿比林记者新闻》的编辑迪克·塔普雷见面。为了确保那些文章不是由父母代笔的,报社决定让他参加一次写作测试。
“他们的娱乐版块编辑带我玩了会《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然后一起回到编辑部,让我坐在泛着绿光的电脑前写作。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脑,他们还得教我怎么打字。”斯托瓦尔通过了测试。第二天上午,报社刊发了斯托瓦尔和另一位编辑写的两篇文章。这个11岁的孩子创造了历史。
斯托瓦尔开始了为期6周的试用期。在专栏中,他想出了一个成绩单式的评分系统,从玩法、原创性、趣味性、难易度等方面给游戏打分。“这是个很好的噱头,因为孩子们都熟悉成绩单。”
寻找商机
斯托瓦尔的父亲是德克萨斯州卫生部门的一位区域主管,经常带他去不同城镇出差。斯托瓦尔总是身穿西服套装,提着公文包顺道拜访当地报社。“我一个人去了大概10家不同的报社谈合作,让他们在报纸上发表我的文章,其中大部分位于德克萨斯州。”后来,《圣荷西水星报》和另外大概25份报纸纷纷成为他撰写专栏的阵地,环球新闻集团也开始发布他的文章。
斯托瓦尔说,当与报社打交道时,穿西服和提公文包是一项关键策略。他相信,与跟其他成年人交流相比,报社往往更愿意倾听一个衣着光鲜的孩子倾吐心声。随着时间推移,斯托瓦尔西装革履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尽管他还是个孩子。
1984年,刊登在另一份报纸《埃尔帕索时报》上的专栏文章,当时斯托瓦尔已足具影响力
斯托瓦尔很有生意头脑。在学校的筹款活动中,他不会总是找同一帮潜在捐助者要钱,而是有策略性地拜访当地的办公室、银行、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以此来扩大筹款渠道。为了通过写游戏专栏赚钱,斯托瓦尔决定采用类似的做法。起初,他甚至幻想着每篇专栏文章都能赚到50美元。“如果把它分发给100份报纸,那么每个月只要写一篇文章,我就能去一趟夏威夷了。”
然而在当时,他每篇专栏文章的稿费仅为5美元,这份工作似乎很难长期持续下去。“不过,如果能在10份报纸上发表文章,那么每周就有大约50美元的收入,总比卖核桃赚钱。”
1983年,年仅12岁的斯托瓦尔通过特殊许可参加了芝加哥夏季消费电子展,带着名片在展厅内活动,还对雅达利联合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动视联合创始人大卫·克雷恩进行了采访。当时,斯托瓦尔的文章已经在11份报纸上发表。一位好奇的《纽约时报》撰稿人发现了斯托瓦尔,为他写了一篇人物特写,这成了“游戏男孩”专栏的一个转折点。
声名鹊起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斯托瓦尔参加了喜剧脱口秀节目《强尼·卡森今夜秀》,还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晨间新闻中出镜,已经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1984年,斯托瓦尔在美国首届全国性的儿童电脑展Bits & Bytes上发表了主题演讲。那次展会上,雪乐山展示了游戏《米老鼠太空冒险》,Mindscape则演示了《夺宝奇兵:魔宫传奇》的Demo。
1985年,斯托瓦尔甚至参加了任天堂在纽约举办的NES北美发布会。“我就在现场,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如此重大的历史时刻。”斯托瓦尔回忆说。那时候雅达利刚刚崩溃,公众普遍认为电子游戏行业已经完蛋了。“我和宫本茂聊了大约一个小时,他向我展示了《超级马力欧兄弟》,我对那款游戏一见钟情。”
不过,直到几个月后,斯托瓦尔才买到了一台NES。为了固定游戏卡带的位置,他不得不将一小块木头插进机器里。“当时我想,这玩意可太土了。”斯托瓦尔笑着说。
作为美国首批撰写游戏专栏的作者之一,当谈到自己对行业的影响时,斯托瓦尔的态度非常谦逊。他承认,自己在为游戏写作时主要以赞美为主——考虑到当时人们对新技术的狂热,再加上他还是个孩子,这并不让人意外。“我想为那些出色的游戏撰写好文章,我的所有评论几乎都是正面、积极的,因为市面上的好游戏太多了。”
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斯托瓦尔觉得《吃豆人》的雅达利2600移植版和NES上的《兰博》(Rambo)质量并不太好,但考虑到这两款游戏的重要性,他还得为它们写点东西。斯托瓦尔说,专栏的读者经常写信到报社,其中既有称赞他的信件,也有一些带着“奇怪的仇恨”。
往事如风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斯托瓦尔进入大学念书,专栏“停更”了。当时大学里还没有与游戏相关的专业,所以他选择了学习电影。毕业后,斯托瓦尔曾在EA、索尼、动视和米高梅互动等公司工作,担任过测试员、QA经理和制作人等职务。如今,斯托瓦尔是手游公司Concrete Software的一位资深设计师。
“我的看法是,游戏比电影或电视剧更难制作。”他认为,软件的变化无法预测,硬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老化,并且在游戏制作中,开发团队有无数种出错的方式。在业余时间,斯托瓦尔正在慢慢整理放在母亲家里的8箱游戏卡带,那些东西承载着他童年时玩游戏的美好回忆。
斯托瓦尔还考虑再写一本书,回顾那段时光——此前,他的80篇游戏文章已经结集出版。“有一天,我在陪儿子看《怪奇物语》时突发奇想,想算算当年读我文章的那些孩子现在多大了。”他说,“许多年前,当他们还在看电视剧时,我就开始为电子游戏写文章了。”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