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创业用了130万,为什么网传只有20万?
来源丨胡华成(ID:huachenghu)
作者丨胡华成
提起联想,不得不提到柳传志,因为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柳传志跟联想紧密地绑定在了一起。
柳传志的成功离不开联想这个平台,联想这家公司能够发展到现在也离不开柳传志的功劳。
在21世纪初的时候,联想的名誉度达到巅峰,柳传志也经常登上电视、报纸,成为无数创业者的精神偶像。就连雷军都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
2015年6月29日,联想控股成功在香港上市。一周之后,联想控股专门举行了IPO庆功会,马云、王建林、刘永好、雷军、俞敏洪等知名企业家纷纷到场。
由此可以看出,柳传志的人脉圈在国内属于顶级水平。
由于柳传志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他的创业故事对于网友来说简直是耳熟能详。
在过去10多年来,不管我们从杂志上读到,还是网站上看到,联想都是20万起家的。部分媒体将柳传志和联想混为一谈,直接说柳传志是20万起家,最终一点点打造出了千亿级企业,38年时间,价值增长了50万倍以上。
平心而论,38年,50万倍的价值增长确实很不容易,足以超过绝大多数的投资大师收益率。
在“司柳之争”发生以来,有网友翻出了联想公司成立之初的凭证。事实证明,联想成立之初是中科院计算所投资了130万元,其中有30万元是固定资金,100万是流动资金。除此以外,还有商业用地500平米,负责人是王树和。
明明130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什么媒体传播出来却是20万元呢?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非常好记。根据人们的记忆习惯,20这个数字远远比130更容易记住。
第二、更容易衬托出创业者的伟大。很多人创业成功之后在接受采访时都会故意增加自己创业的难度,这样会更容易衬托出创业者的伟大。当然,也有可能是某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把数据主动改小了。
周鸿祎曾公开表示,中国的创业者创业成功之后就开始吹牛,大家都开始改写历史,大谈特谈自己当年如何创新?如何运筹帷幄?
在此,我并不是说柳传志也这样做了。我只是想要提醒大家,我们读到的很多创业故事都有美化的成分。
其实很多读者也知道创业故事有假的成分,可是商业大佬的故事为什么还是会被后来人津津乐道呢?
原因就在于,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创业成功,只要是创业成功的,都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另外,人们对于故事没有抵抗力。
其实,除了商业大佬之外,每个创业者都应该有自己的创业故事,适当的美化不仅不会影响你的个人信誉,反而会增加你的个人魅力。
可能有创业者表示,自己的创业经历平平无奇,跟商业大佬没有可比的地方,真的可以创作出一篇比较吸引人的故事吗?
答案是可以的,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经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只要认真发掘,每个创业者都可以光芒四射。
前提条件是你要找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写作者,他不仅可以帮你的创业故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还可以让你的故事更有记忆点,这会是你独一无二的名片。
我个人已经研究过上百位在近代商业史上写下名字的创业者,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过这些故事,收获了很不错的播放量。
在此基础之上,我也给自己以及身边的创业者创作过相关故事,效果都一目了然。
自从有了个人创业故事之后,我一张名片都没有给别人发过,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文章链接发给将要会见的创业者。他们只需要5分钟就能对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也会有更多的聊天主题,根本不会出现尴尬冷场的现象。
特别是有的创业者读完我的故事之后,感概我的创业之路太不容易了,无论如何都要先跟我进行一个基础的合作。
如果你每天都要会见不认识的人,那么我真的建议你尝试一下用个人创业故事当自己的名片,这不仅可以降低沟通成本,也能帮助你更容易走进对方心里。
如果你有资源的话,可以找一个在商业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账号全网发送,这样你的创业故事在网上就可以轻松找到,让那些偷偷在网上查你的人对你肃然起敬!
个人创业故事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实力、同样的价格,我更相信网上有故事的公司!你呢?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