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4400亿!可怕的富士康,已经变了!

财富故事
2022-03-23

 

可怕的富士康,赚钱的战略变了!富士康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说了,工业富联已是大数据公司,未来将聚焦三大驱动。

 

一年营收超4395亿,净利润200亿,富士康缴出亮丽成绩单,营收、获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赚钱战略变了,富士康是家大数据公司

 

3月15日,鸿海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公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在全球疫情反复、缺“芯”缺料等环境因素下,公司营运逆势成长,营收、获利均双双创历史新高。

 

工业富联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5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77.71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0.10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25.79亿元,年增长14.80%。

 

工业富联在年度业绩快报中分析了业绩及获利大跃进的原因,受益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富联在“数据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实现了对数字经济产业五大类范围的全覆盖,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在云及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5G及网络通讯设备、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在产品、技术以及全球市占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工业富联有望受益于规模效应与积极转型,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并在工业互联网取得超乎预期的成长。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业代工厂,也是苹果公司供应链中最重要的代工伙伴,在过去20多年间,富士康也是“中国制造”代言人之一。

 

与很多人对富士康的固有印象不同,富士康今非昔比,照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的定位,富士康是一家大数据公司。

 

工业富联总经理郑弘孟

 

今年1月中旬是农历年岁末年终,工业富联举办了公司线上全球年度工作会议。总经理郑弘孟给工业富联下了一个公司定位:富士康是一家ABCDE大数据公司。

 

郑弘孟说的“ABCDE”,其中A是指人工智慧AI,B是大数据(Big Data),C则是云服务(Cloud Technology),而D,是指专业领域知识(Domain Know-how),E则是实证(Evidence)。

 

郑弘孟认为,工业富联是结合人工智慧、大数据、云服务、专业领域知识、以及实证的大数据公司,未来公司将进而聚焦新能源车、半导体生态系统、工业元宇宙等三大数据驱动领域。

 

富士康既然被定位为大数据公司,如何“让数据说话”?郑弘孟强调,首先是明确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确定哪些是有用数据;其次是透过科学采集方式,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相关数据;第三,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逻辑,然后是数据的可视化和应用。

 

郑弘孟认为,没有数据就不会有管理。他进一步分析称,数据就是一种信号,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或即将要发生什么的信号。郑弘孟指出,工业富联就是依据对“信号”的判断,来决定行事方向和方式,什么事可以做,什么时候做,以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做。

 

由此来看,富士康变了,不仅是一家“世界工厂”,已经定位为大数据公司,未来,元宇宙、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将成为公司第二条成长曲线。

 

目前,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布局遍及全球12个国家及地区,员工超过20多万人。

 

深圳龙华厂发迹

看富士康在大陆锐变34年

 

弹指一挥间,自1988年在深圳创办鸿海集团子公司富士康以来,富士康在大陆已经有34年历史。34年来,郭台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富士康已从“世界工厂”再次向大数据转型了,风风雨雨这34年间,富士康一直在锐变,傲立全球风潮之头。

 

鸿海、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祖籍山西省晋城泽州县,1950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县板桥。1971年,时年21岁的郭台铭靠着半工半读,从“中国海专”毕业后,进入了三大航运巨头“复兴航运”工作。

 

郭台铭的元配妻子是香港富豪林百欣之女林淑如。1974年郭台铭、林淑如夫妇自主创业,开办了鸿海科技集团之前身——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设立鸿海分公司,并创立FOXCONN(富士康)品牌。

 

1988年5月下旬,郭台铭等八人从香港入关深圳,展开投资考察之旅,并于当年在深圳创办了海洋厂,这就是富士康在大陆创业史之开端。

 

郭台铭(前排左2)1988年5月赴深圳考察时合影

 

1992年,富士康深圳黄田厂开工,第二年富士康开办江苏昆山厂;三年之后,富士康的深圳龙华科技园开工;1999年,祖籍山西的郭台铭投资祖籍地,在山西晋城办厂,此后,富士康河南生产基地开创。

 

在1992年深圳富士康黄田厂建设时,30年前的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一年营收仅31亿元新台币。今年3月6日,鸿海公布了2022年2月份财报,改写历史新高,实现合并营收新台币4550.25亿元,今年前二个月累计营收9007.75亿元新台币。30年前后一比对,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悬殊太大了。

 

富士康最早的客户,是锁定戴尔、康柏、英特尔等国际PC大厂。为了招揽订单,郭台铭自己开车,住一天12美元小旅店,跑了美国52个州的32个州。代工电脑最高峰时,全球每5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富士康工厂。

 

“赤字接单、黑字出货”,昔日郭台铭就是靠这种商业模式获得了全球代工之王,令同业难以想象的竞争价格,也让郭台铭的对手们心惊胆裂,无人可与之匹敌。

 

郭台铭

 

就在电脑市场逐渐式微时,手机进入智能时代,也因为搭上苹果战车,郭台铭的鸿海及富士康迎来了成长“第二春”。

 

电子业代工,利润极低,靠量取胜,台湾企业界喜欢称之为“茅山道士”(“毛3到4”之谐音,毛利率低)。郭台铭在大陆最高峰时,一年建了9个厂,从最早发迹的深圳龙华厂,到太原、烟台、武汉、郑州,再到四川、重庆、贵州,激进扩张也令郭台铭尝到了发展瓶颈之痛。2010年“富士康12跳楼”,令富士康紧张的劳资关系完全曝露在公众面前。

 

正因如此,作为创始人的郭台铭喊出了“升级比升值更重要”转型号角,从“机器换人”再到今天的大数据公司定位转型战略,富士康一直在锐变中,也希望改变昔日靠代工创造价值,变为靠大数据科技智能来赚钱。

 

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业富联)成功在A股挂牌上市,审批仅花36天,并媒体称之为“光速过会”。2019年郭台铭交棒退休,刘扬伟成为鸿海科技集团及富士康董事长,富士康也跨入“后郭台铭时代”。

 

>>> 点击进入老板云,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