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亿万富豪,曾借70元创业,过年回乡狂发900万现金
来源丨海西商界(ID:haixishangjie)
作者丨Amilie
点击阅读原文
“我是从一个打工仔成长起来的!”郑大清这样说。
他是南充首富,但首富的成长之路却是一波三折。不同于有些人开金手指般的发家致富,他几度一贫如洗,最贫困的时候身上只有一元两角,成为百万富翁后又沦落到负债累累。
命运在开玩笑,他却认真了。草根逆袭,衣锦还乡,他也都做到了,实现了。
打拼之路
郑大清18岁选择参军,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充满斗志和信心。因为刻苦的训练,他成为新兵中第一个获得嘉奖的,也在参军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并带领全班获得集体三等功。
他想在部队继续发展,但是一场考试拦住了他,因为文化水平不高无缘提干。
由于一直没有晋升的机会,1985年,郑大清从部队退役回家。
因家中贫困,母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这给了郑大清很大刺激。原本打算在当地打零工的他选择了走出大山,摆脱这穷苦的命运。
听说在乌鲁木齐的老乡有打工的活计,郑大清打算去那里打拼。但是路途遥远,连路费都是个问题。热心肠的乡亲们听说了这件事,零零散散地拿出钱来他凑够了七十块。
郑大清含着热泪拿上钱坐上了火车,他暗中发誓,日后一定要百倍回报给乡亲们。
刚到新疆的时候,他手里只有一元两角和自己在部队用过被褥。他在建筑工地什么活都干过,和灰沙、砌砖头、扳钢筋。
即便如此,每天疲惫的下工后,郑大清还会找来建筑方面的书进行学习。郑大清凭借他的能干被包工头看好当上了班长,工资涨到了一天五元,一年下来挣了一千多。
一波三折的创业
得知打工赚钱,家乡的青年也纷纷远赴乌鲁木齐来做工。
郑大清为了带乡亲们赚更多的钱,开始自己承接项目,也就是小包工头的角色。开始是一切顺利,未曾想到项目结束后上面的包工头携款跑路了。
四十多号人拿不到工资,尽管很恼火但郑大清还是第一时间作出了保证,这些钱一定会如数奉还给工人们。
那个春节,郑大清从朋友那里借了五块钱,每天只吃一顿饭。
凭着对郑大清的信任和他作出保证与写下欠条的行动,家乡的青年也选择了继续跟着他。有了大家的支持,郑大清与新疆制胶厂签订了13万元的厂房维修合同,又陆续接下了几个小工程,终于结清了之前欠下的工钱。
经过几年的打拼,1990年,郑大清手中有了近百万的积蓄。他选择转向商场和煤矿方面,一边经营商场一边做起了“煤老板”。
本以为可以借财生财,却不想生意成了无底洞。先是煤矿屡屡出现事故,商场的合同也存在漏洞,被合作方坑了个血本无归,转眼间郑大清已经负债几十万。
那个冬天,郑大清神情恍惚,他走到铁轨旁看着奔驰而来的列车,几次想要冲上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知不觉间大雪纷飞,寒冷让他清醒过来,逐渐开始思考。他在那里度过了整个夜晚,天亮的时候阳光升起。若说即便是雪天也有阳光,自己只是遭遇了一些失败,总是能见到成功的。
郑大清回到家,开始下一步打算。
吃水不忘挖井人
重燃希望的郑大清借贷了一百多万,在1995年创立了新疆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有了前面的失败经验,他愈发老练和谨慎。
这一次的创业出奇的顺利,投资两亿打造了东方100商厦,这座商厦带来每年两亿的收入让他有了底气。他开始涉猎各个行业:酒店、农业、电讯、生产加工。
2006年他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010年他又跻身胡润中国富豪榜。
一帆风顺后,郑大清回想起自己从前的经历,心中格外感激和珍惜乡亲们的支持。他回到家乡,投资700万为全县的乡镇修建“慈母桥”。
知道知识的重要性,郑大清在家乡出资修建希望小学,并拒绝了当地人用自己名字命名小学的请求,只是想默默为家乡付出。
2019年春节,郑大清把捆扎好的一摞摞现金发给乡亲们,并组织老人体验直升机。和乡亲们的交谈中,他依旧会感激地提起昔日老人家们给他的照顾。
另有消息报道,他在自己和妻子的家乡捐献公路桥99座之多,也为南充仪陇丁字桥镇75岁老人发放养老金十年之久。
如今,六十出头的郑大清已经将公司逐渐移交给子女接手,自己则一心投入到公益事业。
有因必有果,后来的一切都源自当初70元结下的善缘。“致富不忘回报”,始终是郑大清的行事准则。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