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想打工,辞职做“水果二道贩子”,网店一年销售800万

财富故事
2020-12-15

来源丨卖家(微信号:maijiakan

作者丨范婷婷

编辑丨金斌

点击阅读原文

 

11月的广东梅州,气温超过了30度,赵双佼穿着连衣裙,举着三斤多重的相机,在柚子园里热得汗流浃背,刚涂的防晒霜,已经被毛孔不停泌出的汗水冲刷得所剩无几。

 

她一边走一边听园子的主人老刘讲故事:这棵树当年害了什么病差点死了,那棵树每年结的果子品质都上乘,为什么树龄越大果皮越薄,为什么柚子下树后要放几天才更甜……天气很热,佼姐努力集中注意力,不时举起相机捕捉好看的角度,记录这个柚子园里挑动口腹之欲的瞬间。

 

这几年做水果买手,她已经习惯这种“野外作业”,也能熟练地和各种脾性的供应商打交道。作为一个心理学硕士,她说选品要先看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至于什么样的产品可以上架她的店铺,第一标准就是过了自己味蕾的考验。

 

吃这件事情,从俭入奢易,一旦吃过好的,就回不去了。

 

回家

 

佼姐是成都人,暨南大学的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进了央企;佼姐的先生在中山大学学医后,早太太两年进了一家国企。夫妻双双得了人人艳羡的金饭碗,原本打算定居广州。

 

很快,他们就厌倦了打工人的生活。按部就班的工作,难以施展的抱负,严丝密缝地侵入两人的生活,热爱自由的佼姐,不想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而父亲的抑郁症,推翻了佼姐最后一点迟疑,她拉着先生回了成都。

 

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佼姐反其道行之。

 

回家,一开始是为了父亲,学心理学的她,很清楚陪伴的力量。佼姐从小就是一个有口福的孩子,因为父亲热衷料理美食,于是她给父亲开了个“药方”,就是让他做喜欢的事儿——做菜,还把其中一些手作食物放在网上售卖。

 

当时,深圳卫视的一档美食节目《宅人食堂》找到了佼姐,几分钟的视频里,讲述了佼姐的父亲如何把一份火锅底料做成百搭料理:它既能做凉拌鸡块的调味料,又能做麻婆豆腐的汤底,更多的使用方法等大家来解锁。

 

 

“那个视频出来前,我们正打算去泰国玩,那天还在和妈妈讨论去泰国穿什么衣服。”本来佼姐也没当回事,还觉得被推到前台过于高调,没想到节目播出后,店铺被瞬间挤爆。她很快被咨询淹没,泰国没去成,每天眼睛一睁就是炒火锅料、打包发货。过了差不多一个月,才缓下来。

 

被订单压垮的手工作坊,第一次感受到大众媒体的力量,但是手作产品,无法实现工厂化生产,这种应接不暇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佼姐打算转型。她下架了父亲手作的几款产品,开始踏上了水果买手的道路。

 

那几款产品,现在成了老客户的集体回忆。

 

“面试”

 

一开始,佼姐也是不愿意出远门的。成都人骨子里的自由随性总是在扯佼姐事业心的后腿。那几年,她升级做了妈妈,心安理得在家里经营小本生意,拒绝在创业这个事情上用力过猛。

 

四川本身就是很多水果的原产地,芒果、粑粑柑、冰糖心苹果……她和先生商量,做近不做远,就从四川水果做起。

 

做水果买手,就像一个打怪升级开地图的过程,每次去见供应链,就好像是去挑战一种水果,去一个新的原产地,就仿佛是新开一个地图,她要提前做好功课:先吃一圈这种水果,了解它们的秉性,再用上心理学知识,去“面试”一下负责品控的供应商。

 

佼姐不直接对接果农,“都是自己种出来,自己孩子哪有不好的,而且好的卖给我们了,差的卖给谁去?”他们一般都会找到中间的供应商,由供应商品控产品把第一道关,他们再从供应商手里拣货,把第二道关。

 

当然,大多供应商,都会吹牛,赌咒发誓拍胸脯,但是如果买手表现专业,他们会适可而止,告诉你一些实话。佼姐认识一个供应商,大家合作好几年了,一开始人家也是爱搭不理,觉得这店家量不大要求倒多,后来合作久了,发现大家三观一致,态度随之转变,双方的合作开始深入到其他层面。

 

懂心理学又细节控的佼姐,很容易从对方的语言逻辑里发现双方不“同频”的蛛丝马迹,“我们见供应商,一般都不是‘对方哪个点打动了我”,而是因为‘某个瞬间觉得无法合作’。”

 

价格从来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我不介意供应商赚高一点的价格,但是你要提供给我相应的货品,这也是客户对我们的要求。”

 

作为一个水果买手,日常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吃各种水果。先买一堆同类产品开始试吃,记录每一个阶段的口味,如果是一个长线的单品,她往往要试吃好几轮,然后选择最佳的食用季节,挑选成熟度高的水果上架。

 

“有些水果很遗憾,在当地真的是便宜大碗,但就是运不出去,外面的人吃不到,我们尝试过,确实没办法。”

 

慎独

 

粉丝越多,佼姐的压力越大,她很难接受伤害客户的信任。一个品,买手一般会从三个角度来看它是不是合适上架:首先是产品本身,然后它是否适合商品化,最后找到最合适上架的时间。

 

菜的口味众口难调,但是水果好不好吃,是可以有一些标准的,比如甜度高低,比如汁水丰盈。同一件产品,他们会在不同阶段测好几次,水果很大程度上要看天吃饭,以柑橘类水果为例,雨水多了就掉糖,太大了皮厚肉小,过熟寄到了就容易坏。

 

最近佼姐一直在测试爱媛橙,一般越到采摘的前几天,气候对最终口感的影响越大,今年由于雨水多,橙的甜度不如往年,测了好几波都不理想,所以店铺里迟迟没有上架。

 

日常试吃场面

 

佼姐对待流量的态度十分审慎,“我觉得流量不等于客户,不产生复购的流量是无效的”。她不是没有试过达人带货,之前曾有达人推荐过店铺里的一款豆腐,从那过来的客户可以优惠五元,确实那两天产品的销量高了不少。

 

一次两次后,佼姐就释然了,流量的魅力在她看来反而成了一种累赘,她拒绝了很多合作,只安心服务好自己的客户。

 

她家的复购率呈现出一个诡异的曲线,忠实客户(全年复购4次以上)的比例超过了70%,一半的客户复购率在10次以上,其中买了21次以上的客户占了23%。

 

 

发散

 

这些年,佼姐和先生两人基本把全国那些名声在外的地标水果产地跑遍了,他们的足迹从成都开始,四川、云南、广西、陕西、广东、山东……每个地方,他们一般会待上个把月,把当地的水果吃透,开辟自己新的水果地图。

 

“我们要认识不同的人,开拓自己的眼界,宅在家里是不可能有好东西送上门的。”水果供应链有自己的圈子,好的产品是稀缺资源,是被下游销售端哄抢的,根本不愁卖。

 

今年开始,除了水果,不二开始上架更多的食品,“水果还有一层皮,食品要直接入口,所以我基本都要跑去看看生产过程。”

 

今年双11前上架的葱油饼,佼姐跑了两个厂才最终定下来。一开始跑的那家,厂子比较大,本来聊得好好的,对方一句话就让她打消了合作的念头,“对方问我能不能调整一下食材的比例卖便宜点,希望我们可以跑量。”佼姐觉得自己家的客户也没办法一天吃十个饼,还不如吃好点。回去后,双方默契地没有再彼此联系。

 

第二家厂在陕西,厂长是个北方人,长得高高胖胖,年轻时候在广州、香港的五星级酒店工作过,对食物有自己的理解,双方一见如故,从下午聊到晚上,吃掉十几张饼,佼姐仔细体会了不同原料最后做出来的葱油饼的细微差异,最终敲定了合作。

 

凡是工厂化生产的食品,基本保证都是有的,但是不同的渠道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打个比方,拼多多的商家说我要卖19.9的饼,我有这么大的量,你能不能给我用10块钱的成本做出来?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原料上肯定要降低成本。”

 

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吃个葱油饼,并没有太多要求,但是如果对产品的用油、用面有更高要求,他们就会需要定制化的产品。“我们满足的是这类人的消费诉求,我们20张饼卖68.8元,那我们对厂家用的原料就会有更高要求。”

 

这并非单纯的产品好坏问题,而是相应的消费水平对应符合需求的产品。上个月,这款葱油饼卖出2000多份,“和其他供应商比可能不算多,但是厂家也会有匠心,它会希望做出好的食品。”

 

双11期间,佼姐因为担心流量太大,葱油饼在配送过程中会软化,还特地做了下架处理,等高峰期过了才重新上架,这种看起来和流量对着干的行为,佼姐说纯粹是不想破坏客户的体验。

 

2019年,店铺完成了400万的销售额,“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今年要不就定一个600万的目标吧。”不过现在已经差不多完成了800万,翻了一番。明年,佼姐打算来长三角一带看看,“客户越来越多,总得给他们多一点的选择。”

 

在这个言必谈流量、无直播不电商的时代,佼姐用一种不紧不慢的态度,把自己家的店铺做成了用户的“食堂”。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