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首富:我要在公司创造1000个亿万富翁
来源丨何加盐
加盐说:本周原定发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文章,因为一些原因,该文暂时无法刊出了。上次预告时,有朋友很高兴地留言称“特别期待”。真对不起,让大家失望了。万分抱歉。
今天发的这篇是关于广东中山首富、中国“纸巾之王”邓颖忠的故事。
这是一位很神秘的大佬,估计大部分读者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他的故事非常传奇,对我们非常有启发,特别值得大家一读。
上个月,我和邓颖忠先生做了一次两小时的专访,并蒙中顺洁柔公司惠赠了很多内部资料,包括一本尚未公开出版的传记《道与赢》,获得了很多此前在公开渠道上看不到的信息。因此,本文的很多内容,都是独家首次披露。在此,特对邓总和洁柔表示感谢。
以下是全文:
在广州流溪河畔的鸦岗村,有一户家底殷实的邓姓人家。
这一年,邓家出了一件大喜事:邓老爷的一个儿子,因仪表堂堂、聪明能干,被当时主政广东的“南天王”陈济棠相中,收为义子,送到粤省名校中山大学进修去了。
邓公子主修农林系昆虫专业,辅修日语和金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先是在中山大学当了一段时间讲师,后来在粤省政府担任督导专员。
读书期间,他和另一所高校的一位女学生结下情缘。
这位女学生,也是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旅美华侨,对待儿女的教育很开明。所以她从小上新式学堂,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五四运动”时,她也是一位积极参加活动的爱国青年。
邓公子和女学生相互倾心,工作后,他们很快就结了婚,先后生了两个小孩。
以小两口各自的家世背景,前几年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不过很快,随着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新的思想和新的政权,摧枯拉朽地横扫了一切旧的势力。
当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于1951年出生时,中华大地早已旧貌换新颜,他们的小家庭,也经历了两重天。
第三个孩子,名叫邓颖忠。
在小颖忠的记忆里,爸爸已经被下放到农场当技术员。
想必这位曾经的邓公子,在农场吃过不少苦头,所以他常常对邓颖忠说一句话:“人不管有多艰难,都不能怪罪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从别人上找借口。严于律已,宽以待人,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
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但是对当事人而言,此中想必饱含心酸。
但更心酸的还在后头。
在艰难之中苦熬了几年后,邓公子就撒手人寰。当时邓颖忠才7岁,在农场小学上一年级。
由于某些原因,邓公子留下的可怜孀妇,连丈夫的尸骨都无法收敛,直到5年之后,才有机会带着孩子们寻回遗骨。
丈夫去世后,她在农场也没法留了,只能带着三个孩子回到鸦岗村婆家居住。
从大户人家的小姐,到拉扯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她没有时间抱怨,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喂饱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
尽管家里一贫如洗,她会教育孩子们,绝对不能做坏事,因为“举头三尺有神明”,上天正看着呢。有时,她也会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教给孩子们一些商业上的常识。
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非常短缺,而邓家连个壮劳力都没有,更是经常断粮,小孩们只好在树上、田里、流溪河中,逮到什么就吃什么。
邓颖忠的奶奶告诉孩子们,吃不饱有肚皮遮住,做人要做好汉子。意思是:肚子饿不要在外面说,男子汉要有担当,别让人瞧不起。
当时家里只有一盏煤油灯,奶奶总是把它挂在门口。幼小的邓颖忠问奶奶:为什么要把灯放在门口?奶奶说:要让路人有光呀。
这给邓颖忠的内心留下深深印象:人不仅要照亮自己,也要学会照亮别人。
8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邓颖忠开始半天上学,半天放牛。此后的整个小学生涯,他都是如此度过。
在学校,邓颖忠也是个调皮的孩子,胆子很大,也不惧别人异样的眼光。
在课堂上,别的学生如果忍不住要放屁,都是偷偷放。而邓颖忠与众不同,从来都是毫无顾忌地放响屁,每每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以至于后来,只要班上有响屁,老师就知道是他干的好事,会点名批评:“邓颖忠,放个屁用得着这么大声吗?”
四年级时,班上来了一个新班主任,邓颖忠摘了一堆浑身带刺的苍耳,放在垃圾篓里,顶在门框上。结果老师一推门,正好被满筐垃圾和苍耳砸中。
好在邓颖忠还算一个敢作敢当的人。当发现新班主任原来是一位文静漂亮的女老师时,他赶紧跑到讲台前认错道歉,被罚在操场上晒了一上午太阳。
文革开始后,一贯活泼好动、能力出众的邓颖忠,先是被推举为红卫兵大队长。但随着政治氛围愈见紧张,他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被扫地出门。不过,这也让他因祸得福,后来两派红卫兵武斗,没有波及到他。
在文革如火如荼时,邓颖忠已经辍学,被公社派去养鸭子去了。养鸭的地方是在一个江心岛上,吃住都在上边,远离了尘世,也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纷争。
16岁的鸭倌邓颖忠,在养鸭的时候,触发了第一次深刻的人生思考。
当时,由于养鸭主要是为了下蛋,公鸭没有用,除了留下一只配种以外,其他的公鸭都要被杀了吃。
邓颖忠看着那些公鸭们,头天晚上还在争来争去打架,就为了争夺和母鸭的交配权,全然不知已经大难临头。
他心想:你们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呢?争赢了又如何?还不是第二天就会被杀掉?
他又想: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天争来争去,所为何来?上帝看着我们,跟我们看着这些鸭子,又有什么区别?
从此,邓颖忠形成一种人生哲学:笑谈古今事,浪漫待输赢。
70年代初,已经成年的邓颖忠,开始跟着生产队里的人到广州城里去修工程。
由于他为人机灵,干活卖力,很快被提拔为一个小头目,管理17个工程小队中的一个。
与别的小队长不同,邓颖忠接手自己的小队以后,没有按照惯常的操作去管理,而是潜心琢磨队员们怎样做事才省时省力、互相之间如何配合才能效率最高、怎样调动队员的劳动热情等。
没多久,他的小队劳动效率就远超其他小队。由于工程队的收入与劳动效率挂钩,所以他们小队的收入也远高于其他小队。以至于其他小队的人,都纷纷要求加入他的队伍。
到最后,其他16个小队的所有人,全部都已经归到邓颖忠的麾下。
此时,邓颖忠才刚刚20岁,他产生了一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奇妙快感。
工程结束后,邓颖忠又进入广州水泥厂成为一名临时工。虽然他的岗位是“扎纸工”,但由于能力出众,实际上干的是业务员的活,跑业务、搞运输、管供销等等。
这一年,家里的情况终于红火起来。过年时,妈妈竟然还能有余钱分给三兄弟。邓颖忠也分到了十五元。
1973年的15元不是小数目。分到钱的邓颖忠兴高采烈,把妈妈嘱咐他“省着点花”的话当成耳边风,当天就呼朋唤友,骑了50多分钟的单车到市区,一顿饭就吃光了。
尽管从小家贫,邓颖忠却从来没有把钱当成一回事。在他看来,钱不重要,人脉和信誉才重要。用钱能换来人心,这是最划算的买卖。
他的这种性格,是日后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1976年,他和朋友光静安在饭店吃饭,光静安遇到了一位叫区伯的熟人。双方打了招呼后,光静安邀请区伯同桌共食,区伯客气地婉拒了。
邓颖忠则过去敬了杯茶,攀谈了几句,然后偷偷地把单给买了。
过了一会,区伯走过来,握着邓颖忠的手说:“年青人,你帮我埋单我十分感动,我觉得你将来是做大事的人,想赠送给你一句话,也许对你今后有用,也是我做人的方法:‘立身钱作样,处世树为模’”。
这两句话让邓颖忠深受触动,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后来,就成了他为人处世的指导哲学。他又觉得这句话的两个比喻比较隐晦,于是改成了更为直白的两句:“内方外圆知进退,顶天立地关爱人”。
因为这一番话,邓颖忠从此把区伯视为有知遇之恩的恩人。一直到老,他都会每年去看望区伯。
1977年,在朋友光静安的介绍下,邓颖忠来到顺德容桂跑业务。
顺德的市场化历程开始得比较早。当时尽管文革刚结束,就已经有了很多小厂。邓颖忠的主营业务,就是帮那些小厂解决急需的柴油(当时供电能力不足,经常停电,柴油发动机是工厂必备的设备)。
很快,他就赚了一笔钱,在当地盖起了新房。他的“能人”称号,也渐渐地传开来,在大家的眼里,邓颖忠神通广大,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周边各村的村长和书记,也都知道了邓颖忠的大名。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邓颖忠的妈妈每天读书看报,敏锐地觉察到了社会的变化。她兴奋地对三个儿子说:“孩子们,中国的社会形势要变了,你们要抓住机遇大胆去闯,只要敢闯就能过上好日子!”
很快,邓颖忠的机会就来了。当时,光静安所在的纸厂因经营不善,村里想找人承包。得知消息的邓颖忠找到村支书,表明了想要承包的想法。
村支书见到是邓颖忠想要承包,乐得合不拢嘴。他说:别人承包我还不放心,你邓颖忠来承包,我大力支持。
邓颖忠提出,如果承包的话,需要向村里借500元启动资金。村支书一口答应。
于是,1979年3月,邓颖忠承包的顺德容桂镇乐新纸厂正式开业。第一批工人有5人,主要生产水泥纸袋。
邓颖忠用钱的大气(换个角度就是大手大脚)又一次显现:为了第一次创业有个好兆头,同时扩大厂子的影响力,他办了一个盛大的开业仪式,广邀各路人马来参加开业宴。
结果,借来的500块钱,很快就花得所剩无几。
此时,开工资和买原材料都要钱,而工厂账上却空空如也。为了找钱,邓颖忠把工厂交给光静安管理,自己背着包继续到处去跑业务。
到月底,当光静安正在为第一个月就没法发工资而愁眉不展时,邓颖忠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带回了自己跑业务赚的360元。
而工人们拿到工资之后,纷纷跑来找邓颖忠,说发错了,多发了一倍。
邓颖忠说:没发错,就是给你们的。为了感谢大家的信任与努力,第一个月发双倍工资。
从那以后,那些工人一个个对邓颖忠死心塌地,在邓颖忠的工厂一直干到退休。其中最年轻的一个,直到现在仍在公司任职,已经从一个16岁的小工,成长为公司的副总。
在邓颖忠用自己跑业务的钱来支撑工厂发展三个月后,工厂终于开始收到首笔回款。此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工厂的业务开拓上,不到半年,厂子的订单就已经多得接不过来。
承包仅仅一年,邓颖忠就把一个严重亏损、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了纯收入近万元的优质企业。
就这样,乐新纸厂慢慢发展起来。到1986年,工人已经从5人增长到26人,一个月产销2万多件水泥纸袋。
那年元月,由于工厂发展的势头不错,邓颖忠高兴地召开了年会,请全厂员工聚餐。餐桌上欢声笑语,大家热情高涨,邓颖忠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当晚,他是带着满足的醉意入睡的。
结果,睡到半夜,他被一阵“着火啦”的呼声惊醒。急忙爬起来一看,整个厂子已经陷入熊熊烈火之中。
当消防员把火扑灭时,邓颖忠看到,新买的设备、刚刚做好的成品、进货待用的原材料,都已经被火吞噬一空,留下来的只有几间还冒着青烟的空荡荡厂房。
不幸中的万幸是,由于当天聚餐,所有人都回家了,避免了人员伤亡。
创业七年,最终却付之一炬,邓颖忠的心在滴血。他第一次感受到恐惧和无助。
不过,作为工厂的负责人、26名员工的主心骨,他没有时间去体会悲伤与恐慌,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尽快解决问题,恢复生产。
第二天,邓颖忠带着家人和员工,清理火灾现场。当时那边厢还在冒烟,而这边厢却在有条不紊地收拾。围观的村民都觉得不可思议,说道:“有冇搞错,拍电影啊!”
火灾后仅仅10天,工厂就恢复如新,重新开始了生产。
复工时,邓颖忠召集全体员工开会,告诉他们,工厂因火灾损失惨重,可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如果愿意走的,可以发放50元工资补贴,绝不亏欠大家。
所有工人,没有一个离开。
但更大的难关还在后头。
年前通常都是交货高峰和付款高峰。但邓颖忠的纸厂,成品已经被火烧光,短期内根本无法按期交付订单;而之前所购的原材料,此时也没有办法按期付款给供应商。
正在邓颖忠彷徨失措的情况下,大客户打电话过来说:知道你现在困难,交货的时间可以缓一缓,等你们生产能力跟上了,我还可以增加订单给你做。
材料供应商也主动联络:听说你资金困难,我这边的款先不着急付,需要多少材料,你随时来拿。
邓颖忠的仗义和守信,现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尽管供货和付款的问题暂时都得到缓解,可工资问题终究是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某天,邓颖忠偶遇之前认识的区伯,便一起吃饭。他向区伯请教:是欠人情更重要,还是欠人钱更重要?
区伯说:钱好欠而人情不好欠,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人情,但最难还的也是人情。
区伯这番话,让邓颖忠恍然开悟。他下定决心,无论再困难,工人的工资要按时照发,宁可欠别人的钱,不可欠工人的情。
但是钱从哪来呢?
区伯又说话了:我在佛山有一个姓姚的朋友,也许可以帮到你。
回到家以后,邓颖忠先是和妻子商量,把结婚时打的首饰都卖掉,把工人这个月的工资先发了。然后他再去佛山找姚老板借钱。
妻子只说了三个字:“听你的”。
邓颖忠当场洒泪。
在佛山姚老板那里借钱的经历,也充分反映了邓颖忠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
由于区伯的背书,姚老板二话没说就答应给邓颖忠二十万元。不过他提出,这二十万元不是借款,而是入股。又说,如果以后赚不到钱,这笔钱不用还。
邓颖忠用“不行”两个字,一口回绝。
面对姚老板诧异的目光,邓颖忠解释道:
我不能让您赔钱。您给我20万,我们以3年为期,您是老板,我给您打工,只领工资。工厂的所有盈利全部归您。如果3年没能收回投资,我们再按照您的办法做。
——让出借人当老板,自己情愿给他打工还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商业上有多少案例。但我相信,借款人主动这样提出的,应该不多。
三年后,邓颖忠圆满完成了对姚老板的承诺。但他们的缘分并未因此而结束,而是成为了一辈子的好兄弟。邓颖忠后来给姚老板介绍了无数赚钱的机会,也成为姚老板最信任的人。
由于姚老板20万的资助,乐新纸厂很快就走出了难关。火灾后三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产量及产值。
到1989年,乐新纸厂已经做到员工超百人,产值超百万。
此时,国家经历了十年多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消费能力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释放出来。
邓颖忠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纸会逐渐走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在当时,用得起卫生纸的人还是极少数,甚至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卫生纸)。
在经济大潮之下,邓颖忠决定转型,从工业用纸转向生活用纸。
但这个转型存在三大难关:
一是原来的乐新纸厂生产的是工业用纸,工艺、设备、厂房全都和生活用纸不匹配,而且厂区已经被城区包围,无法扩建;
二是当时国内工业生产还相对落后,没有专门的卫生纸生产设备厂商,只能高价进口或自己开发;
三是工业用纸和生活用纸的销售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一个是面对厂家,一个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纸厂缺乏相应的销售经验。
邓颖忠没有被这些难关吓倒。
他先是在周边到处寻找新厂房用地。恰逢当时中山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于是新纸厂最终选定了中山市坦背胜龙村。
同时,邓颖忠决定自主研发卷纸生产设备。他买了滚筒、烘干箱、筛网等基本大件,又请了机械师傅,自己画图、自己设计组装。一个多月时间,他每天24小时吃住都和机械师傅在一起,终于开发出第一台卫生纸机。
这是完全从无到有开发出来的中国第一代卫生纸机。这次创造的经历,让邓颖忠领悟到: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世界上的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销售上,邓颖忠也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为新的纸厂起了吉祥、响亮的名字。他亲自选定以“中顺”为公司名,以“洁柔”为产品名。日后,洁柔这个名字走遍天下,就是从1989年开始。
其次是在内部实行全员销售制,制定按照销售业绩提成的奖惩措施,充分激发每一个人的销售积极性。
第三是对经销商采用先销货、再结账的政策,并且比同类产品每卷优惠5分钱。
随着三大难关的逐一解决,中顺洁柔很快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投产仅仅三个月,产品在市场上就已经供不应求,进货的车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龙,很多经销商的采购人员和司机甚至都要带着铺盖来派对,才能进到货。
这时,有很多人对邓颖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有的说可以进别的便宜货,贴上洁柔的牌子卖;有的说洁柔应该大幅涨价;有的说谁付的钱多,谁就可以先拿货等等。
面对这些建议,邓颖忠都没有采纳。他当众宣布:
“中顺洁柔决不做砸自己牌子的事,决不以次充好、决不图机任意涨价、也决不看谁先给钱就搞特殊化,大家一视同仁。但我还是为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我的能力还不够,也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
此后,他花了大力气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扩建厂房,新上设备,增加工人等。
到90年代中后期,洁柔已经成为珠三角的著名纸巾品牌,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诸多仿冒产品,以至于邓颖忠不得不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行动来解决问题。
到90年代末,洁柔已经成立10年,在市场上稳稳地立住了脚跟。但是也面临着第二次转型的焦虑。
当时,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很多生活用纸企业选择做更高端的产品,希望通过原有客户的消费升级来赚更多的钱。
但邓颖忠认为,全国市场那么大,虽然东部人民早已用上了卫生纸,但是广大中西部人民却还有很多没有用上。与其花精力让沿海人民用更高端的纸巾,不如让内陆人民都用上好的纸巾。
于是,当大多数同行在致力于新品研发、设备改造时,邓颖忠采取了“立足广东,布局全国”的渠道拓展战略。
他采用“合营联营”的方式扩大产能,用“商超合作”和最大幅度让利的方式攻占市场,用“就近建设生产基地”的方式节省物流成本和提高供货效率。
做以上三件事,每一件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依靠邓颖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他采用了员工集资的方式。
很多企业家,都在某些时候想过、或试过利用员工集资,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成功的却很少。原因有可能在于两点,一是老板的信誉还不够高,所以号召力不行;二是项目的前景还不够好,所以吸引力不大。
而邓颖忠做这事,则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员工们纷纷表示愿意出钱,跟着“忠哥”(员工对邓颖忠的称呼)一起发财。
于是,洁柔很快就在全国打开了市场,并布下“东南西北中”五大生产基地,为未来的飞速扩张打下了的基础。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地震爆发,整个震区一片恐慌,全国上下陷入悲痛。
那一天,邓颖忠正在四川彭州考察,离震中仅有几十公里之遥,他与几千万四川人民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
摇晃的大楼、裂开的道路、垮塌的房屋、惊慌的表情,这些都给邓颖忠深深的震撼。当一行人辗转两天,最终到达重庆,“逃也似的”坐上飞机时,那种劫后余生的豁然感,让邓颖忠终生难忘。
这次经历,也让他再次想起童年时养鸭子的情形,不由得感叹人生无常,每个人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邓颖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公司没有了我,会怎么样?
5月底,邓颖忠向公司宣布,自己将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死亡演习”:董事长办公室闭关休假六个月,公司所有事务都由总经理全权处理。
此后半年,邓颖忠真的做到了对公司不闻不问,切实做到“死亡”演练。
到了年底一看,公司业绩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还超过了预期。
从此以后,邓颖忠内心变得很踏实。他干脆把董事长办公室搬空,办公电脑、固定电话、文件档案全部都清走,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电脑、无电话、无文件”的“三无人员”。
不仅如此,他去办公室的时间也日渐稀少,有时是10天半个月去一趟,有时甚至一个月都不露面。
省下来的闲暇时间,除了思考企业战略方向外,都用于享受美食、和朋友聊天、打乒乓球、跳拉丁舞和看书学习。
对于朋友疑惑地问“一不看财务报表,二不上班打卡,怎么经营企业?”,邓颖忠如此回答:
“做董事长的没必要什么都懂、什么都管、什么都做。整天忙得团团转的董事长并不称职,说明他的企业问题一大堆,下面没有人愿意担事。真正的董事长,要多装糊涂,甚至像我一样装死才行,敢放权,更要敢放钱,让自己的下属有威信、有成就感,让有才华的人充分显示他们的本事。”
尽管邓颖忠对公司几乎撒手不管,中顺洁柔却一路成长,2010年在A股上市成功,到2020年市值一路冲破350亿元。
根据“中国品牌网”(www.chinapp.com)评比的“2020十大品牌排行榜”,在纸巾抽纸行业,洁柔高居第一品牌的位置。
邓颖忠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纸巾之王”。
邓颖忠从一个出身赤贫,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靠借500元起家,成长为今天的中国纸巾之王,无疑有过人之处。
我认为,他的成功,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功劳:
一是他的大气。
邓颖忠是出了名的豪爽。第一次从妈妈那里拿到过年的钱,就呼朋唤友一顿饭花光;每次和人吃饭,总是不声不响就把单给买了;招揽员工,厂里没赚到钱,就自己去跑业务,或者变卖妻子的嫁妆发工资;与人合作,只赚自己分内的钱,利润的大头都让给经销商和消费者……
邓颖忠说:我的使命就是让别人发财。
他说:“我觉得企业有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追随你的人能不能发财才是核心……假如我不能带大家共同发财,算我无良。”
所以,对邓颖忠来说,公司赚多少钱,不是他最开心的。最开心的是听说哪个员工又买了房子,哪个员工又买了好车。
目前,邓颖忠提出了中顺洁柔的“千亿富翁”计划。这个计划不是说让中顺成为千亿企业,而是想在公司创造1000个亿万富翁。
这个目标听起来让人咋舌,但是中顺的员工却相信邓颖忠会带领他们去实现。
令人感慨的是,当一个人全力以赴想帮助别人发财时,他自己往往会成为最发财的那一个。正是因为邓颖忠的慷慨大气,他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其家族也成为中山市的首富。
二是着眼长远、抓住机会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过来,邓颖忠就紧紧地抓住了干事创业的机会,大胆承包了村里的纸厂(这一点与他母亲的鼓励也分不开)。
当看到中国基建带动的水泥产业蓬勃发展时,他的工厂生产水泥纸袋;当看到烟花鞭炮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时,他又通过生产烟花用纸而大赚;当看到生活用纸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时,又果断转型生产纸巾;当竞争者想的是做高端纸巾时,他想的是布局全国市场……
这么多年来,属于他的每一个机会,他都抓住了,而且抓得很牢。不该他做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去染指。
这种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让洁柔在小小的纸巾这个领域,走上了巅峰。
三是经营管理理念与能力。
尽管邓颖忠只是初中辍学的学历,纯靠自我摸索,办起了一个土生土长的企业,但他的管理理念,却从一点都不土。
20岁时,管理一个小小的工程队,邓颖忠就已经显示出超强的管理能力。办纸厂后,当其他的小老板还在依仗人治时,他早早就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制度可令万军,速度就是威力”的口号,并专程从香港请专家来帮助工厂建立管理制度。
在用人上,与小企业一般喜欢用亲人、熟人、当地人不同,邓颖忠一开始就提出“不分地域和男女,贤能之士来参与,分权分责又分钱”的原则。在洁柔,涌现出很多从普通工人做到高管、甚至总经理的案例。
在经营上,邓颖忠一直告诫全体员工:“先做品牌,再做市场;品牌就是人心,人心就是市场。”这一点,与他本人为人处世的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钱不重要,信誉和品牌才重要。所以他也提出:“产品要品牌,企业要品牌,做人更要品牌。”
四是善于用人,敢于放权。
每一个企业家,可能都曾经在心里有过期盼:什么时候才能放下这一摊,过上自己想要的悠闲日子?但是能做到的企业家,却寥寥无几。
而搞“死亡演习”,整月整月都不到办公室去一趟的企业家,更是绝无仅有。
邓颖忠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他拥有能撑起整个企业的左膀右臂。这些人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且忠心不贰,其中关键,除了给钱给到位以外,还有敢于放权的结果。
邓颖忠认为:最高明的领导擅于用人做事,追求无为而治。做领导不给机会,是谋杀;做下属有机会却不努力,是自杀。领导者要成为下属的“导师”,在把控要点的基础上要给下属充分发挥的空间。要敢于让人尝试自己的想法,那怕失败,也赢得了经验。不要因一时一事而否定或肯定一个人。
所以,他非常鼓励下属试错,非常宽容下属犯错。在用人、用钱、办事上,给与下属足够的发挥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他可以优哉游哉地当一个不管事的“三无人员”,却不影响企业的发展。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一家企业的发展,原因都是多方面的,甚至包括运气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上面所列四点,无疑是邓颖忠以及中顺洁柔能发展起来的关键成功因素。
2020年,邓颖忠已经69岁。
他和妻子,还活跃在国标舞的舞台上。由于妻子的爱好,他们已经共同练习舞蹈30多年,洁柔也赞助全国国标舞大赛30年。看着邓颖忠和妻子在舞场里轻盈地旋转跳跃,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
奶奶教给他的人生哲学,他应用至今:人不仅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区伯教给他的为人处世道理,他也常用不怠:“内方外圆知进退,顶天立地关爱人”。
而他自己,更是悟出一套“从零到0”的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零来0去,爹娘生我们出来,我们不可能活着回去,不如放手一搏。
就是说:人做事要有魄力,不要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同时也要保持空杯心态,不要骄傲自满,觉得自己了不起。之所以后面这个“0”是数字而不是汉字,就是要表示“无”的彻底。
至于拼搏之后的结局,则需要“尽人事,安天命”。自己未雨绸缪,把该做的准备都做了,该尽的努力都尽了,最后的结局,就早已注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放下。
在邓颖忠看来,人不过就像他曾经养过的鸭子:
既然结局早已注定,何不“笑谈古今事,浪漫待输赢”?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