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1600个孩子的中国女校长,被称“东方特蕾莎”?网友怒了!

财富故事
2020-10-26

来源丨世界华人周刊

作者丨W姐

 

前不久,那个感动了千万人的63岁女校长张桂梅,火了。

 

她在饱受病痛折磨的同时,为云南深山里的孩子们四处奔走。

 

建学校、修宿舍、一家一户筹集钱款,帮助了1600多个贫困家庭的女孩走出大山。

 

而张桂梅的事迹被媒体们报道了之后,各种荣誉头衔纷至沓来。

 

但最近,她却被媒体冠上了一个新的洋文名字:“中国特蕾莎”。

 

简单的五个字,却像一把火,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愤怒。

 

1.

 

云南丽江华坪县,坐落在遥远的深山之中,路途遥远,海拔又高。

 

张桂梅就在这里开设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

 

她作为校长,哪怕病痛缠身,靠吸氧缓解疼痛,也坚持陪伴着课堂里的学生。

 

于2015年最终完工的华坪女高,被称为“全县最漂亮的建筑”

 

没有资金的时候,她厚着脸皮,一家一户去敲门筹款,被人家吐了唾沫骂出来,就擦擦脸再去下一家。

 

她为了教室里那一群渴求知识的眼睛,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与磨难。

睡在长椅的张桂梅

 

在我们眼里,她的伟大无需质疑。

 

在张桂梅的事迹被广泛报道后,教育部开展了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全中国都认识了这位坚强不屈的人民女教师。

 

但是某些媒体,却把她比作中国的“特蕾莎”。

 

他们打着高尚的、比肩西方人的旗号,去歌颂这位中国女性,这让网友出离愤怒了。

 

特蕾莎和张桂梅之间,有太多的不同,将两者如此对比,的确太不合适。

 

特蕾莎,是一位来自塞尔维亚的修女。

 

她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由于信仰天主教,在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后来决心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按照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为自己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我想问问有些媒体,用“中国特蕾莎”这样带有宗教色彩的“西方圣人”来类比张桂梅,合适吗?

 

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特蕾娅修女,W姐为大家简单说说这位修女的著名语录。

 

特蕾莎,被西方大众称之为穷苦人的天使修女。

 

那么这位天使怎么看待穷人的呢?

 

她公开表示:“穷人们应该接受他们的命运,这是非常美丽的一件事。”

 

特蕾莎遇到穷苦人生病了,她不会像她说的那样悉心照料,而是将他们扔进加尔各答的“临终者之所”。

 

这里就像是个装满的病痛的地狱,没有系统的治疗,没有优秀的医生,没有营养补给,甚至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

 

在这里修女和志愿者甚至分不清病人的病情,时常会将传染病患者和普通患者混在一起,病毒就在这样的温床中肆意蔓延。

 

上述的一切,不是编造出来的谣言,而是罗宾·福克斯(Robin Fox)在考察了“临终者关怀”医院之后写的文章。

 

这篇文章还被刊发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那天使修女特蕾莎自己生病了怎么办呢?

 

也和这群苦难的人们待在一起吗?

 

显然不是。

 

在特蕾莎得肺炎时,她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医院,斯克利普斯(Scripps)进行治疗。

 

而我们中国坚强的女校长张桂梅,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忍着病痛撑在讲堂上,即使病痛缠身,也没有下过火线。

 

刚开始,63岁的校长张桂梅会坐在空荡的教室门口,一直等着老师们下课再一同结束一天的工作。

 

但久坐让她全身每一块骨头都剧烈地疼痛,所以她干脆在门外支了一张床。

 

为了多陪伴孩子们,她每天都要吃大量的止痛药,严重的时候氧气瓶不离身。

张桂梅在吸氧

 

我想问问那些将两人做类比的人,但就这一点,特蕾莎做得到吗?

 

事件发酵之后,就连共青团也站出来发声:张桂梅不是中国特蕾莎,她是共产党员。

 

 

很多网友在下面跟帖评论:

 

“她有名字,她叫张桂梅!”

 

 

“她不能是中国的张桂梅吗?”

 

还有网友说,“别什么事都扯到西方,好像西方就是人类道德模范一样!”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特蕾莎修女的奉献精神,但是用她来类比张桂梅,却是极其不合适。

 

用张桂梅和特蕾莎修女类比,这背后深藏的,其实是千百年来以攀附西方为荣的心理。

 

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不自信。

 

2.

 

其实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首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扯张“洋旗”给自己做虎皮。

 

买个中国的东西不算什么,买到了国外的东西就非要拍照打个卡,彰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一面。

 

这些年大众应该也都听腻了,比如好好的千年古都,非要给自己起名“东方威尼斯”;

 

好好的特色游乐园,非把自己叫做“东方迪士尼”;

 

好好的国产饮料,非要在宣传的时候带上“东方可口可乐”……

 

这是病,得治。

 

火遍全网的爆款饮料,某气森林,大家应该都知道。

 

明明是国产饮料,却非要把“气”改成“気”。

 

有的新包装上还要写个“北海道の饮料”,乍一看根本看不出是本土产的饮料。

 

仿佛这样就能脱胎换骨,成为更“高层次”的存在。

 

这一系列类比的背后,全部都是文化不自信带来的。

 

这次惹得全网群嘲的“中国特蕾莎”也是一样。

 

事实上,泱泱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拥有无数引以为傲的风流人物,其中也不乏很多伟大的女性。

 

有聪慧过人的辛宪英,才华横溢的李清照,自强不息的上官婉儿,饱读医书的谈允贤……

 

将张桂梅比作中国特蕾莎,之所以被大众所反感,追根究底还是源于:

 

做这个类比的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视角。

 

他只能通过外国人的眼和评价体系来看中国,看见什么都习惯找一个国外标杆——以至于他自己都未曾发觉。

 

话又说回来,某些媒体将张桂梅比作“中国特蕾莎”,他是存心想找骂的吗?

 

当然不是。

 

只是有些人习惯了以外国标杆为轴心,从心里上就天然“低人一等”。

 

跪得久了,有时候会连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跪着的。

 

好在,这也并非是一件全然令人愤怒的事儿。

 

至少这件事情的发酵让我们发现,如今的大众,已经无法再认可“夸奖一个有色人种的方式是他像个白人”这种简单叙事逻辑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西方人主导的叙事内容中清醒过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其实我们一直身怀宝藏,只是未曾挖掘。

 

中国正在以全世界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前行。

 

我们无需将西方作为标杆。

 

今后,我们才是世界的标杆。

 

声明:本文源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