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为何输给京津冀

财富故事
2020-08-05

8月4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全球独角兽的榜单,仔细研究这份榜单你会发现:在中国三大都市圈里,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是最少的。


所谓“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超过10亿美元、创办时间较短且没有上市的企业。比如阿里和华为就不是独角兽,因为阿里已经上市,而华为虽然没有上市但成立时间远远超过了10年。

注:帕洛阿尔托、雷德伍德、森尼韦尔、圣马特奥等都是美国加州的小城市。

上图是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分布榜单。可以看出,北京不仅在全国遥遥领先,在全球也名列第一。

今年全球一共有586家独角兽企业,其中美国有233家,中国有227家。如果从城市角度观察,北京拥有93家,占了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大约6分之一。

上海位居中国城市第二,拥有47家独角兽;深圳和杭州并列第三,都拥有20家;然后是南京11家、广州8家、香港5家、成都4家。

从上面几个主要城市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就可以推断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明显低于京津冀和长三角。

因为即便没有公布详细归属的独角兽企业都算在大湾区,也不会超过52家。而北京一个城市就有93家,长三角仅上海、杭州、南京3个城市就拥有78家。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来,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总和,在48家以内。跟京津冀的近百家,长三角的超过80家,差距十分明显。

众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以“市场经济机制和观念最为完善”著称。这个圈子里,有2种社会制度、3个关税区、3种货币,分布着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全球一线城市。城市和城市之间,带有合伙人的性质,没有出现赢家通吃的城市。

而京津冀和长三角不同。

我之前在文章里分析过,京津冀类似“父子圈”,中央政府站在北京身后(扮演父亲),所以北京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整个华北的资源高度集中在北京,城市竞争呈现赢家通吃的局面。

以天津为例,跟北京同样是直辖市,目前汇聚的资金不到北京的5分之一(1949年是北京2到3倍)。而天津的白领、金领们,过去这些年一直能到北京工作为荣。


在长三角,上海是中央圈定的中心,而且是唯一中心。江浙皖三省,众星捧月般衬托出老大哥——上海。所以,这是一个“兄弟圈”。上海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形成显著优势,但尚未能达到北京的程度。

一般来说,大家更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合伙人圈子”。这里经济总量虽然没有长三角大,人口也没有长三角多,但资金人口密度是全国最高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最发达的,跟国际市场接轨程度也是最高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自从有了独角兽企业排行榜,无论是哪家的榜单,大湾区的独角兽数量都比不过京津冀和长三角。

更令人吃惊的是,京津冀这个圈子体量不大,整个片区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但由于北京的作用,京津冀独角兽企业数量反而一直高居全国第一,显示出北京在新经济上惊人的垄断能力和显著优势。

为什么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反而愿意去市场经济不发达的都市圈设立总部,而对市场经济更发达的、国际化程度更高的粤港澳大湾区有“疏离感”?

我的看法是:可能跟下面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中国经济的确越来越表现为南重北轻,人口和资金流动也是如此。但问题是,北京太强大了,它汇聚了太多的资源,所以发展成为中国压倒性的“独角兽之都”、“新经济之都”。

北京汇聚的资金,全国第一。截止今年6月末,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8.33万亿,相当于“上海+苏州”,或者“香港+广州”,或者2个深圳(下图)。创业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在北京很容易找到钱。


从中国独角兽企业排行看,基本上跟城市的资金总量呈现正相关。而北京的钱多,就吸引了很多创业者。

当然,北京还拥有权力和知识。各种行业主管部门,都在北京。企业放在北京,更容易跟监管者沟通,也更容易成长。北京还有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研究机构,院士也高度集中在北京,这对于创业企业获得人力、智力支持非常有利。

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传媒,也集中在北京。有了这些媒体的支持,创业企业更容易引起全国的关注,有利于提高估值和市场影响力。

北京最终成为创业之都、新经济之都、创投风投之都、独角兽之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的体制和各种因缘际会造成的。

所以,我很早就指出:北京才是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你千万不能认为北京只是国企大本营,它其实也是民企大本营、新经济大本营。

在这些企业创造的财富效应下,北京的不动产价值一定会非常高,目前房价显然处于低估状态,这是政府调控的结果。如果你拥有北京房票,一定要早点买、买了长期持有。

第二、长三角范围更大、人口更多,经济总量也更大、人才荟萃,所以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大湾区也是正常的。

长三角的院士数量仅次于北京,985和211高校林立,这里自明代就是中国的人才库、状元乡。而上海,是中国对内最大的金融中心。中国的金融要素市场,基本上都在上海。每年全国直接融资额,有超过85%在上海进行。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上海被人诟病诞生不了阿里、腾讯、华为,但其实新经济并不差,拥有的独角兽超过“深圳+杭州”。从长远看,上海后劲十足,正在从国企大本营向着仅次于北京的“中国新经济第二总部”转型。

而且上海旁边,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新经济也都势头不错。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但短板也比较明显,限制了新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奋力追赶。

粤港澳汇聚的资金,在37到38万亿左右。而且拥有香港、深圳两大金融中心,一个对外、一个对内,都有创业板,深圳还有中小板。应该说,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大湾区不比京津冀、长三角差。

但大湾区的短板也非常明显:强政府时代,在大湾区创业距离“政策决策中心”、“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偏远了点。而且广东人比较务实,不善于提炼、炒作概念。广东和香港汇聚的人才,尚不能跟京津冀和长三角相比。

以大湾区的领头大哥香港为例,由于历史的原因,其核心产业是地产和金融,虽然也有亚洲一流的大学,但一直缺乏一流的创业企业。澳门以博彩立身,就更不必说了。

深圳是后起之秀,毕竟起点比较低,从三来一补逐步转型,虽然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中兴、迈瑞等新经济企业,但深圳新经济的发展一直借助外脑,本地的大学、科研院所比较薄弱。所以,无论是平安还是腾讯,其投资、掌控的一些独角兽企业,要么集中在上海,要么集中在北京。

展望未来,随着深圳成为中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被定为中国头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未来基础研究方面会全面加强。继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之后,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也即将创办。未来深圳的光明区,将成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基地。

也许再经过10年到15年的积淀,大湾区的基础研究能力可以再上台阶,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也会显著增加,跟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差距可以逐步消弭。

最后再说一句:独角兽企业数量、市值的排行,其实就是城市价值、竞争力的排行,或者是不动产价值的排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