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兴:只有自组织才是真正的组织能力

财富故事
2020-05-28

导读:一个基层自主决策机制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变成了一个需要高层统筹擘划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地方。


文章来源:领教工坊 作者:肖知兴


拙著《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2006年出版之后,有很多“望题生义”的人反驳我:


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几乎举世无匹,奥运会之后是世博会、世博会之后是园博会……一时间,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纯粹骗饭吃的国际组织,都非常乐于到中国来开会,中国几乎成为了国际会议专业户了;


除了政府的超强组织能力之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吸引了不少眼球,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各种超大型建筑拔地而起,在全世界树立了中国“基建狂魔”戏剧性的形象,与此相关,高铁、电站、桥梁等行业的国有建设工程公司,在世界各地大兴土木,也得到了很多人关注;



还有嫦娥登月、航母下水之类的,当年“厉害了,我的国”系列宣传中,小粉红们津津乐道的例子。


总之,你当年嚷嚷的“中国人组织不起来”之类,是老黄历了,过时了。


庚子肺炎以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撕破了我们拥有多强大的组织能力的假相。


开始的时候,为了维护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讳疾忌医,封锁消息,导致疫情迅速恶化;接着突然封城,民众陷入恐慌,病患急剧增多,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质跟不上,对医疗系统的形成挤兑,造成数不清的人间悲剧;到了复工阶段,全国一刀切,官员们为了紧跟中央政策,一会宁左勿右,一会宁右勿左,这种“运动式防疫”造成的各种损失,难于计算。


中国人的组织能力到哪里去了?


国难当前,心焦如焚。与其对天长叹,徒呼负负,不如回过头来做好自己的工作。


组织学是我的童子功,当年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攻读组织行为学博士,浩如烟海的各种相关文献,也算是入了点门道;这些年我做领教工坊,致力于提高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也积累了一点比较接地气的实践知识,很多土洋博士、真假外宾的迂阔甚至近于愚蠢的空论,应该还是有可能避免。


努力把一些组织学最重要的道理讲出来、讲清楚,让大家少一点迷思,少走一点弯路,也是我的职责所在。


希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家建设组织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在认识、分析和处理公共领域的一些复杂问题时,提供一些思维的框架。



01 自组织的三个条件


其实,只有自组织才是真正的组织能力,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那些体现中国人组织能力的案例,很多不仅不是自组织,而且往往是自组织的反面:“被组织”。


集中营很有组织,是被组织;监狱很有组织,是被组织;为满族人打仗的“汉八旗”很有组织,是被组织。看起来同样体现为组织能力,其实背后的逻辑完全是两回事,其差别之大,几乎是两种物种、两个平行空间。


中国人如何才能学会自组织、把自己组织起来的问题,一点都没有过时。


什么是自组织能力,大多数中国人其实一点概念都没有。我在《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的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参见该书第三章)把组织能力分为:


1、靠私人关系的“原始组织”;

2、靠军事化运作的“初级组织”;

3、靠共同价值观的“智慧型组织”。


简单说,原始组织企业其实就是“无组织”,初级组织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被组织”,而智慧型组织才是“自组织”。


原始组织和初级组织都依赖于老大的个体智商,智慧型组织是唯一可以让组织内的个体智商叠加,让集体智商大于个体智商的组织形式。


▲ 中国企业组织能力模型


什么是自组织?自组织是组织成员自发、自动、自主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一种组织形态。


自组织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组织成员拥有基于普遍主义原则的(universalism principles)、出于自愿选择的(voluntary)、发自内心信奉的(sincere)的共同价值观;


第二个条件。组织在这个价值观基础上建立了共同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的基础是可观测(observable)、可验证(verifiable)、可测量(measurable)的行为。


第三个条件。组织对违反行为规则的组织成员有令人信服的(credible)、可强力执行(enforceable)、有重大后果(consequential)的规制方式。


三个大条件,每个大条件中又有三个小条件,一共九个条件。在实践中,这九个条件,缺一不可,每一个都很难,而且一个比一个难。


有自组织能力的企业具有浓郁的企业文化,对内有凝聚力,对外有适应力,个体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应对变化;部门之间沟通顺畅无碍,善于开展合作,“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高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地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平衡,运筹帷幄,最大程度实现整体目标。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


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本质上都是自组织在起作用,虽然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给这种文化取的名字不同:以人为本的文化、参与式文化、平台式文化、扁平式组织、合弄制等等,不一而足。


看起来同样是“有文化”的企业,实战能力还是不一样的。


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之外,同时还有有完善的制度、流程、体系,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软的文化和硬的制度结合得很好,企业的战斗力更强;


有的企业的企业文化正式化(formalized)、编码化(codified)程度较低,甚至完全依赖于创始人的个人能力和个人魅力,抗风险能力更弱,容易人亡政息,甚至因为创始人自负、年龄变大而判断力降低,导致企业出现系统性风险。


自组织能力不是神奇的东西,很多动物都有这种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